2022年1月16日星期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新加坡防疫路线检讨及再研判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新加坡防疫路线检讨及再研判

 董玉振博士 南洋智库 2021-10-30 12:41


【作者按:本文于9月23日投稿《联合早报》没被采用,这不让我意外,当时新加坡政府已经坚定而明确地走与病毒共存的路线,我这个清零的研判,与政府唱反调,早报作为官方报纸,不刊登这类文章是正常的。当时新加坡确诊病例飙升到每日一千人的形势下,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另一个视角。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总觉得清零策略对于这个与外界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是不可行的。以为共存策略就可以打开大门,重新启动与外国的密切联系,带动旅游业的复兴,在民众健康和吃饭之间寻找平衡。但是,我的判断是:要迎接客人,首先自己家里要打扫干净,因为没有人愿意到一个确诊病例高企的国家去冒险。不出所料,新加坡政府所采取的策略导致今天已经达到每日5000例的惨况,新加坡防疫决策团队所期盼的旅行走廊因为疫情失控而受阻,美国、德国这两个新加坡热情拥抱的国家先后把新加坡列为高风险地区而发出旅游警告。更别说过去第一游客来源地的中国。事实证明,新加坡共存的策略是不够谨慎的。如果按照我的这个思路,新加坡继续清零策略情况下一样可以密切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但很遗憾,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新加坡这种放任的策略,都会让很多国家的游客止步。政府最后即牺牲了民众的健康,又没能迎来他们期待的潮涌般游客。

作为知识分子,笔者看到问题都希望自不量力地献策献计,很显然,这远不如拍马屁唱赞歌受欢迎。过去二十多年来,我经常期望我对中、新官方某些政策和做法的不同看法能最终证明我是错的,但遗憾的是,最终经常证明我的担忧是对的,而令我倍感难受!


一些新加坡人可能觉得清零对于新加坡来说力量不够,对于这一点我不同意,新加坡可以充分借助于国际资源,至于给居民普筛需要的医生护士人力,看看新加坡各民众联络所免费给民众接种疫苗的力量,加上各个护理学校学生力量的动员,人力根本不是问题,大不了临时聘请一千名外国护士一周(每人两千新元薪水,也不过是两百万新元的薪水额外开支)。如果类似于武汉普筛那种方法,测试部分如果新加坡本地资源不够,可以空运到海外机构检测。

     新加坡已经每天达到五千新确诊病例,加上轻症可以不上报,确诊轻症在家隔离(全球无双的创意,新加坡部长讲话已经明确立场:每个新加坡人可能都会传染一遍。新加坡防疫事实上已经变成分批逐渐全民感染),新加坡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官方公布的数倍,现在普筛可能有点晚了,因为已经不可能建立这么大容量的方舱。当然,政府只要有决心,也许永远不晚!!走走看吧,历史会做出判断。选举制度的优点就在于,如果最终证明政府决策有误,让民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民众的选票会让执政党对自己的过分自信付出代价。

       新加坡抗疫政策至今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任何认可,相反,新加坡以外的机构和媒体已经不少声音否定了新加坡现行抗疫策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执政党下定决心U转,机会还是有的。就看看部长们的超凡脱俗的大脑是如何判断的了。

       该文转入本号时的标题做了改变。】




新加坡防疫路线展望及再研判


董玉振

 

本地疫情以比政府和专家预期的更快速度传播,多日新增病例破千,向着与病毒共存的目标迈出一大步。政府允许轻症确诊患者无需报备,家中隔离,全国一波大范围传播似乎难以阻挡。随着住院和重症患者增加,医疗资源开始紧张。不断爆出学校幼儿园病例,笔者作为三个小孩子的父亲,对这一趋势和很多本地父母一样深感忧虑。

过去曾经有专家认为,死亡比例低,轻症占比高,使得新冠肺炎将成为类似于流感一样的地区传染病。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最近强调:目前对冠病19病毒的了解还不够多,不知道它会怎么演变,且过去很多预测都不成立,……现在认定会像流感还为时过早。《纽约时报》中文版616日发表《研究显示新冠感染者或面临长期后遗症》,指美国有23%的新冠患者受到后遗症的困扰。这么高比例的后遗症患者,未来将会给患者家庭、国家医疗补贴带来不小的财政负担和精神压力!结合梁教授的观点,是否对政府专家团早期“流感化”的判断带来修正?正是这种流感化的判断,是推动“共存”策略的依据。按照当前这个抗疫思路,大部分国民感染一遍只是个时间问题,想想上面后遗症的比例及梁教授的判断,能让我们安心地去“共存”吗?

在新加坡确诊病例持续攀升的状态下,并不能指望多少外国游客到来,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下人们视死如归地出去消费,在新加坡这样的东方社会是难以复制的。政府期待的经济快速恢复在疫情广泛传播情况下难以实现。疫情前新加坡三大游客来源地中国、印尼、印度,在本地每日确诊病例高企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太多游客到来,我们期待的服务业恢复暂时还主要指望本地民众的内需消费来驱动。而当前的疫情发展趋势,无法给民众出去消费创造一个安心的环境。

 

现在,面对新冠传染病,经验不足并不必被指责。我们更需要集思广益,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下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当初制定“共存”策略,是希望新加坡能尽快各方面恢复正常,即保健康和保生计之间寻找平衡。作为弹丸小国,与国际市场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内循环经济动能不足,以及冠病“流感化”,这是当初制定“共存”策略的出发点。但现在看来,有点太乐观了。当前每天一千新增病例已经让医疗资源吃紧,那政府预测的每天新增三千病例时,医疗体系保证将面临更大挑战,因此,笔者斗胆判断,当前的抗疫策略需要再检讨。我们是否有更有效的,可以不牺牲民众健康的途径?

 

笔者在此尝试重新探讨一下已经被政府否定的“清零”策略的可行性。

我注意到,当我们否定清零策略时,只是基于概念性逻辑分析,并没有一个较细致的量化分析测算,也许数据中可能隐藏着“健康与生计”并存的机会。

去年武汉疫情控制住之后,民众心有余悸而对走出屋外顾虑重重。政府启动全市1100万民众的普筛检测,总耗资22亿元人民币(人均200元人民币,合40新元)。检测阳性者隔离,其余民众立即回复正常生活,当时一张民众挤满游泳池的照片对受疫情困扰的国家来说带来不小的震撼。武汉乃至整个中国的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立即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测试药剂成本应该和中国差不多,假设新加坡每人检测成本100新元,常驻人口570万人,则新加坡做一次全民检测的总成本为5.7亿新元。

一轮检测结束后,检测阳性立即方舱隔离,其余民众继续戴口罩情况下可以放心地外出消费,不太依赖旅游业的服务业部门很快恢复活力。因为新加坡与外界联系紧密,难免会有输入性病例发生,假设经过四个月又迎来一次传播高峰,第二次全民检测再次启动,这样,只要疫情不结束,新加坡每四个月做一次全民检测,每年总检测预算为17.1亿新元。

 

我没有查到今年政府疫情期间给低收入家庭和小商户的补贴总数据,但我相信,17.1亿新元相对于政府的疫情补贴和确诊住院及重症医疗补贴来说,应该是个小数字。实际上是将当前的抗疫补贴和新冠治疗补贴转化为更节省的检测成本。如果联想到未来后遗症的长期负担,每年17.1亿元的检测成本投入是非常值得的“投资”。新加坡疫情得到很好控制,而不是与病毒共存,才能吸引国际上高净值人士设法来新加坡休假避疫,旅游业才真正看到点希望。当民众恢复正常消费,带来的税收增加就将远超过这个检测成本,淡马锡手中本地企业的股票增值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覆盖这笔开支,真正实现政府财政、民众健康和就业机会的多赢局面。相对来说,当前的共存策略经过这段时间的检验初步显示,更可能带来多输的后果,“健康和生计”终将是水中捞月。

 

根据以上推算,重新检讨当前的“共存”策略,实行清零策略,是走出当前危局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省钱、最快捷的途径。对于政府和执政党来说,民众健康放在首位,才是最得民心的选择。


作者是本地出版人,战略与产业咨询专家


+++++++++++++++++++++++++++++++


  • 南洋出版社开创性重大制作,为古典文学整理出版探索新方向;“南洋金学大系”再添殿堂级巨制——黄霖教授辑著《五色彩印汇评全本金瓶梅》在香港和新加坡隆重上市:(该书已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购藏)



  • 近现代出版史上首次五色彩印古典文学排印整理著作;

  • 近现代出版史上首次将古籍批点以原著位置体现,对未来古籍整理具示范价值;

  • 金学出版史上首次高度尊重原著文字的制作,为未来古籍整理立下高标准;

  •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院士待遇)、金学会会长、当代古代文学研究权威黄霖教授历多年遍访世界各金瓶梅藏馆的心血整理,金学出版史上首次汇集所有主要本批点,创汇评本新高度;

  • 黄教授五万言长序更为此书不可替代的财富。

  • 毋庸置疑的收藏价值,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精选高级材质制作

详细介绍,请参考:

http://www.nanyang.ws/books_details/JPM_huanglin.htm

该书的出版,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在古典文学之金学出版领域的行业和学界地位。也成为新加坡在中文文化产品领域难得一见的国际影响力品牌。对新加坡脆弱的中华文化传承建立信心。


  • 南洋出版社本年度重大影印本制作——日本内阁文库藏崇祯本《全像金瓶梅》,当代唯一高度尊重原著的制作,为中华文化之重要古籍传承再做贡献:(该书已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购藏)





详细介绍,请参考:

http://www.nanyang.ws/books_details/JPM_Neige_hardcover.htm


  • 金瓶梅词话本古籍传本制作上,自1933年由鲁迅胡适主持的古佚小说刊行会制作的“古佚本”之后最重要的一次版本出版——台北故宫藏《金瓶梅词话》灰度影印本,精装本只剩50套,线装本所剩无几,而且以后不会再版。极为有限的市场存量和不断扩大的收藏市场,其价值必将会不断升高,并最终成为稀有藏书。(该书已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东亚图书馆购藏)

    该书介绍请参考:


线装本:http://www.nanyang.ws/books_details/JPM_Jiexiuxian2.htm




        精装本:http://www.nanyang.ws/books_details/JPM_JiexiuHC.htm



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91%E7%93%B6%E6%A2%85%E8%AF%8D%E8%AF%9D/5067877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